教研动态
12月9日下午,安中高新分校全体教师汇聚一堂,共同走进“格物大讲堂”第四期,继续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砥砺前行。
本期讲堂是由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学科带头人杨婧老师为大家带来的题为《安康中学高新分校“E.I.A”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初探》的专题讲座,杨老师以落实核心素养和近几年高考改革两方面为切入点,阐述了EIA生本课堂推行的必要性、合理性、迫切性,结合雷主任的课改示范课分析了“EIA生本课堂”的实施理念及方法。
什么是“E.I.A”生本课堂?E是单词“explore”的缩写,就是“探究”的意思;I是“ interaction”的缩写,代表“互动” ,A 是“application”的缩写,是“运用”的意思。所谓的“E.I.A” 生本课堂,就是以生为本,以学促教,以问题为驱动,以思维训练为主轴,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在自主探究、互动交流中获取知识,在知识运用中提升素养和能力。
“E.I.A” 生本课堂理念的提出者雷正发老师用自己的教学实践给全体老师上了一节生动的课改示范课。雷老师这节课的题目是《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整节课将“学生的探究、师生的互动、知识的运用”三者有机结合,每个环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层推进。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意淡化教师的“讲”而注重学生的“学”“思”“练”,真正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央”,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

为什么要推行“E.I.A”生本课堂?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同时,《新课程标准》(2017版)也提出了“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教育目的。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的任务或情境中、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或品质,这是伴随学生终生的东西,它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为“会学,会用,会创新”。2019年高考试卷也对中学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它明确地反映出回归课本、夯实基础、重视能力的重要性。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再到“何由以知其所以然”的跨越,这正是“E.I.A”生本课堂的出发点。

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E.I.A”生本课堂要以“尊重认知规律、激发学生潜能、教会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素养”为根本目标,核心在于“探究、互动、运用”,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互动交流中获取知识,在知识运用中提升能力,三者有机结合,而非时间的割裂分配。教师应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不可贪多;精选题目,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更多要向着思考教育转变;在师生互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要向着体验教育转变。

长久以来,高中课堂因为教学时间长、教学任务重导致师生压力重重,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满堂灌”“以教代学”等填鸭式教学,更是在无形中加剧了这种压力。面对新时代下的新高考,我们的课堂必须要改变以往这种“多、慢、差、费”的教学现状,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以生为本,以学为本,找准自己的角色和定位,这是每一位老师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E.I.A”生本课堂的提出和探索,正是安中高新分校在教改上迈出的坚实的一步,安中高新分校人正秉承“立高立新”的办学理念,以“格物致知”的探索精神,向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处漫溯,等待开拓者的一定是满载星辉!(文/张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