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安康中学高新分校官网!

立高立新 立德立行

咨询热线:0915-3352777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新闻 » 头版头条!安康中学高新分校获《安康日报》专题报道

校园新闻

    头版头条!安康中学高新分校获《安康日报》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20-05-11 17:27:10
    《安康日报》4月30日头版头条
    专题报道我校
    精细化管理纪实
    《耕得春泥更护花》
    守一方热土
    种一方良田
    育一片花海

                                                    

                                          深耕春泥更护花

                                                   安康中学高新分校精细化管理纪实

    暮春时节,安康中学高新分校的校园再次传来琅琅书声。在教学楼二楼的校长助理办公室,雷正发老师正忙着为学生打印当日的数学练习题。和很多老师一样,他正在思考着如何为学生将耽误的时光“找”回来,让他们尽快融入到学校生活。

    提及学生,他满眼都是爱,谈到教学,他侃侃而谈。“十指有长短,针对学生的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除了必须完成的部分之外,还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合适的习题。”雷正发这种因材施教、量身定制、靶向提升的教学方式已在安中分校广泛实施。这种必做和选做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做法,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具体情况,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让他们爱学习、会学习、愿学习。

    事实上,像这样立足教学实际、用心体察学生内心所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成为这所学校最大的“个性特征”。同为校长助理的张贤双老师感同身受,“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我们要竭尽全力,在‘精’和‘细’上面发力,用真心真情服务好、陪伴好、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用高品质的育人环境,塑造高品质人才。”


                                   

                 班级管理精细化,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烦恼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班级管理无疑是学校管理的主要抓手。安康中学高新分校虽然正式运行才半年时间,但在班级管理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切实高效的做法。学校采用小班教学,实施个性化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多被关注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获得独特而又全面的发展。每个班设正、副班主任各一名,为每个学生配备“人生导师”,构建全员、全程、全时、全域“四全”育人网络。学校要求每一名老师积极践行“把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把每项工作做成行业标杆,把每次活动做成育人精品”的卓越教育理念,开展“心灵对话”工程,用心和学生交流沟通,及时化解他们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惑。 

      主题班会观摩研讨,是学校德育科研的一个创新点。“当初接到学校让我上一节主题班会公开课的任务时,我的内心是有些忐忑的。”高一18班班主任陈先平的这份顾虑很快就打消了,“但是当我真正去准备的时候我就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很多问题是具有普遍性和重复性的,有些地方看似微小,实则影响深远,所以我把主题确定为‘行为习惯’的养成。一节课下来,通过形式多样的体验实践、情感熏陶、情景感染,学生们感觉很有收获,能有意识地对照反省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习惯,及时改正,良好的习惯自然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几乎每一个孩子对电子产品都有着一份特殊的“亲近感”,如不加以引导,就会耽误了学业,还会让他们迷恋其中,影响身心健康。为此,学校态度鲜明:对手机采取“零容忍”。学生携带的手机在每周到校后都要及时上交到班主任处统一进行保管,周末放假时再集中领取。没了手机的诱惑和干扰,许多学生很快静下心来,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书本和习题中,对学业保持着一份专心和专注。

      学校大力践行温度教育,倡导师生做有温度的人,要求老师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生活的贴心人,用爱感染每一个学生。学生生病了,老师放弃休息、不顾劳累奔赴医院为学生补课,有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精心为学生策划举办集体生日party,为学生抒写心灵寄语,通过“美篇”“微信”等平台把学生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有的老师积极建构书信文化、诗词文化,或通过让学生“谈谈心中的老师”“给父(母)亲写一封信”等形式,教会学生铭记真情、学会感恩……每个老师背后都发生着太多感人的故事,每一个学生都深深感受到老师的严管与厚爱深深融合的可爱可敬形象。



                         宿舍管理精细化,实行“呼叫服务”随叫随到

      安康中学高新分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宿舍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宿舍的管理水平和精细化程度影响着学生在学校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果。

      在安康中学高新分校的学生公寓楼,每层楼都有安保全天候服务,同时,还配备专门的生活员和宿舍管理员,负责宿舍管理的具体事务,实行“呼叫服务”,随叫随到。“宿舍是6人间,每个宿舍都提供热水、空调、独立的卫生间。我们每层楼3名生活老师,实行24小时轮班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指导他们生活,管理他们作息。”宿舍负责人说。

      为了解决学生和家长的联系问题,学校在每个楼层外面专门配备了电话机供学生使用。对于学校的细心,高一(5)班的肖晴很有感触:“我的头发比较长,每次洗完之后半天都干不了,顶着一头湿发出门很容易感冒,后来学校安装了电吹风,洗完头发就可以吹干,真是太贴心了。”

      像宿舍这种集体环境,卫生至关重要,为了预防病菌的滋生,学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专业人员对公寓楼进行全方位的消毒,确保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为了及时准确地得到相关信息,掌握学生的活动轨迹,学校在每个楼层的路口都安装了钉钉智能签到系统,通过对人的面部识别就可以确定个人信息。“只需要在手机上安装相关的App,就可以查看本班学生回宿舍的情况了,很方便!”德育处副主任靳松老师告诉记者,“除了智能签到系统之外,学校还安排班主任午休晚睡按时检查、值周老师每天检查、德育处组织不定时检查,做到每天一汇报,确保学生住得好、吃得好、睡得好、学得好,实现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



               周末管理精细化,父母般无微不至地陪伴与呵护

      因为外县学生较多,又是全日制寄宿学校,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学校实行大周制,简言之,学生每12天回家一次。

      为了让学生安全有序离开学校,每周五之前,就由各班对回家学生的信息做好统计,提前上报给学校和有关部门,做到统一协调、统一组织,各班整队之后由班主任及相关工作人员亲自送出校门。

      尽管如此,还是有部分学生因为离家太远等种种原因而选择留在学校。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也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和服务。先由班主任将统计名单上报给学校,然后由值周老师和生活老师与班主任进行工作对接,确保不漏掉一人。每个周末,留守学生都有值周老师和生活老师的24小时陪伴,在不轻易打乱生活节奏的前提下,安排合理的学习和生活,劳逸结合,确保周末过得充实且有价值。这些细微举措,学生们感触最深。

      “其他同学都回家开心地玩耍了,我们在学校有老师陪伴,也不觉得孤独,而且我在学校利用这段时间还巩固了知识点,虽然是一小步,但我觉得对自己来说意义非凡。”高一(12)班的李馨悦显然从内心接受了这样的周末时光。

      “老师,赶紧来吃饺子,我们包的饺子熟啦!”2019年12月22日午后,学生们“招呼”着成源老师“回家吃饭”。当天正值中国传统的节日——冬至,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节日的重要意义,体验亲自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值周教师带领周末留校学生一起包饺子过冬至,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情和温馨。值周老师成源也在这种日常互动中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学生们留在学校,我们就要给他们家的温暖,老师就是他们的亲人,值周不仅仅是责任,更是无微不至的陪伴和精心的呵护。”



                教育教学精细化,推行“四课建设”打造高效课堂

       走进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杨婧老师办公室,她正在整理当日的“作业批阅记录单”,这一精细务实的教学管理,成为该校又一大教学创新。“作业批阅单每两周都要交年级部检查,作业批阅记录单上详实记录了学生作业暴露的典型问题和集中倾向,便于老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反馈矫正提升。”杨婧认为,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在于,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疑惑,高效解决学生学习困难。

      为了让教师有整体的课程规划意识,学校实行教学周计划“上墙”制度,教师在每周日都要将下一周的教学计划填写完整并张贴在教室外面的墙上,同时还要发一份电子版给学校存档,“这样的方式很好地帮助我改变了教学的无序化和随意化,让我有了更严谨的课程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刘贤老师对这一做法深表赞同。

      学校推行“E.I.A生本课堂”教学改革,落实“一首两翼三足”的课改理念(一首:让学生得到最大发展;两翼:落实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效率;三足:探究、互动、运用),学校化整为零,将研究任务具体分解到每个备课组,既在集体备课中抓住了“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又提倡自主备课要结合“三情”(教情、班情、学情),集体智慧和个人思考相结合,个案和共案相结合,做到节节有重点、课课有新意。以高一语文教研组为例,全组共有教师10名,开学之初,备课组长李雯老师就将本组分为3个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负责人和2名成员组成,省级学科带头人成源老师则负责督查指导,这样就能将每次的教研任务落实到人。

      为了检验课堂质量,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有时也可能换位成“学生”。学校严抓包括汇报课、公开课、实验课和示范课在内“四课建设”,做到“人人上课、人人听课、人人评课”,在学校,类似于“推门听课”的做法已经不是新鲜事。“把每一节常态课都当做公开课来上,把每一节公开课都变成常态课来上,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优质高效。”积极钻研教学艺术,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这是高一年级部主管教学的胡东老师一直提倡并付诸实践的理念之一。

      每天晚上的6点50分至7点20分,被誉为学生的“黄金半小时”,学生自由安排时间,既可阅读、练习书法,也可以收看新闻,虽然短暂,却也充实。孩子们异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放飞心灵”时光。

      该校自上而上有着这样一个清晰的认识:“重视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只是成功;重视学生的人格,不仅仅只是成绩;重视学生的素养,不仅仅只是知识;重视学生的终身,不仅仅只是现在”,只有以时代的视角、未来的眼光,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培养美好未来的创造者”的育人目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学校每天安排两节公共自习,供孩子们查缺补漏、拓展提升,确保当天学习任务当天完成,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本学年高一年级组建了创新实践类、艺术兴趣类、文化语言类、学术科技类、体育运动类共5个大类23个学生社团,每周安排两节社团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个性特长的发展空间。每天的晨读内容、每次的巩固练习,无一不经过反复研讨和精心修改,老师做“加法”,学生做“减法”,老师“进题海”,学生“出题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团队建设精细化,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个管理环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他们的“金课堂”,在课堂“圈粉”,让学生爱学不厌学,会学不死学。这是建校伊始,摆在学校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经过反复调研,在吸收借鉴其他名校办学经验基础上推行机制创新,学校提出了“三用”的基本观点,即用情感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机制留人。安康中学主持行政工作副校长、安康中学高新分校校长朱平深有体悟,“教育是一曲生命的交响乐,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它是充满温度的。有温度的教育应该着眼于‘爱’,而非只着眼于技巧;着眼于人的全面,而非只着眼成绩;着眼于人的未来,而非只着眼现在;着眼于全体,而非只着眼精英;着眼于鼓励,而非只着眼于问题。”

      在朱平校长的带动下,学校呈现出“有学生在的地方就有老师在,有老师在的地方就有领导在”的网络化管理格局,各部室每周周天晚上10点前,将本部门下周的工作要点上传到校委会群里,确保工作的有序性和目的的明确性。教师上下班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每周一公布,每月一汇总,“另一只眼”监督和管理着代课老师,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投入到每一孩子身上。

      2019年教师节这一天,初到新校区不久的老师收到了一份意外的惊喜,学校为每位老师送上体检卡、健身卡、读书卡等礼品,领导班子亲自为每位老师送上了鲜花、绿植,还有校长饱含深情的慰问信。“有点小激动!收到校长亲自送上的礼物,感觉很温暖!”刚刚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蒋小雪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刘诗胜老师是去年从安中本部被选调过来的老师之一,在这之前他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教龄,培养过14名学生获“政府励志奖”,12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刚开始确实有点不太适应,离家有点远,相对还是比较偏一些,后来就慢慢地习惯了,感觉校园里处处充满朝气和活力,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挺让人满意的。”像这样的老教师还有很多,他们虽然都从本部过来不久,但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成为安中分校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的第一句,也是朱平经常和老师们分享的一句话,他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作为学校,应该如何落实习总书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如何做到总书记所讲的,文明其心灵,野蛮其体魄?不同的学校给出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首先应该有‘精细’之策、滴灌之术,‘精’者不光是精心,还应该有精致;‘细’者不仅有细心,还应该有细腻。难事必作于易,大事必作于细。”在该校,老师们深深地领会这一办学思想,并形成教学实践的呼应:把“精细”二字作为教育教学的根基,把温度教育作为高品质教育的追求,这,无疑是安中高新分校正确而又理性的选择。